扶贫之路——我与贫困对象共成长
发布日期:2020-07-08 10:16:30 作者:admin 来源: 本站 点击:
719
“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。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大的牵挂与愿望。
2016年初,刚接触到“精准扶贫”几个字的时候,我有点蒙圈,并不知道它具体是干什么的,后来在单位多次举办有关精准扶贫政策培训后,我才真正了解了“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”的意义: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“中国梦”的重要保障。消除贫困、改善民生、实现共同富裕,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。精准扶贫不是一个口号,更不是一句空谈,它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: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我是一名医者,当“四双帮扶”工作全面铺开,我的扶贫之路已成了我生活和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。从最初包联一户到后来包联五户,从目不相识到家人一般,包联对象从最初的抵触到如今对我的依赖,一路走来虽有不易,也倍感欣慰。
至今还记得2017年9月7日,从年前分工到我名下开始,我的包联对象姚飞,我就只知其名不知其人,因为在他八九岁的时候,父亲因意外去世,母亲改嫁后,他就一直流浪在外,再也没有回过老家,村委会也就只有的他的户口而已,对于他的情况也是一概不知,后来我通过走访他曾经居住的邻居,得知他母亲改嫁住在夹河镇上,再通过村委会的陈会计帮我联系到了他的母亲,这才有了姚飞的电话。第一次跟姚飞通了电话,电话中首先介绍自己,了解他的生活状况,再跟他宣传精准扶贫政策,鼓励他积极务工,争取早日脱贫,过上小康生活。那一天,我特别的高兴,如同小孩子过年一般,终于我所有的包联对象都归队了。
羊尾镇付家沟村才是姚飞的家,“不能让姚飞一直流浪在外”成了我最大的心病。2016年6月,国家发改委实施“易地扶贫搬迁”政策,从村委会的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选址开始,我就为姚飞申请了名额,村委会经过调研排查,也一致通过。在2018年年底,姚飞终于回到了家乡,从村委会干部的手中接过房屋的钥匙,内心百感交集,虽说房屋不大,但总归是自己的家了。
虽有多年的联系,但姚飞并不记得我的全名,记忆中每次联系,“邓阿姨”已经成了他称呼我的代名词。下一步,我最大的心愿就是“让姚飞成家立业,不再流浪”。
我包户的村离县城很远,乘车到达村里还要走很远的山路,村里山高坡陡,很多老乡住在山上比较分散,遇到下雨路滑我们都结伴相搀,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还差点掉下山崖。就算环境恶劣、路途遥远,也从未阻断我们看望“亲戚”的脚步。韩叔做过心脏搭桥手术,热情地喊我“小邓”,韩大娘是个热心肠,每次进村入户走访,都硬塞给我饼干、苹果、还有自己种的瓜果蔬菜,每次还得吃了她做的饭才能走……每次走的时候心中总是满满的感动,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坚持。
患有精神疾病的韩克兴虽然偶尔还会发病,但因为有了国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,还有老伴儿精心的照料,每次去他家总是对我说:“邓医生,你辛苦了”“共产党的政策就是好啊!”
肖宏兵一家五口人,家庭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,他基本上常年都在外出务工,妻子在家照顾三个年幼的女儿,我经常去他家看望母女四人,从言语上、精神上鼓励他们积极努力奋斗,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。
最值得我欣慰的是陈绍兵夫妻俩,一家四口,大女儿就读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高一年级,夫妻二人带上小女儿积极外出务工,攒钱买了新房,今年春节前我去看望他们时,夫妻俩兴高采烈地对我说他们下一步计划就是买辆代步轿车,等有空了要带孩子们到处走走。
医者仁心,在今后扶贫的道路上,我将坚守心中的那份责任,为了贫困对象的幸福生活,不忘初心跟党走,脱贫致富勇前行!
2016年初,刚接触到“精准扶贫”几个字的时候,我有点蒙圈,并不知道它具体是干什么的,后来在单位多次举办有关精准扶贫政策培训后,我才真正了解了“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”的意义: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“中国梦”的重要保障。消除贫困、改善民生、实现共同富裕,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。精准扶贫不是一个口号,更不是一句空谈,它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: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我是一名医者,当“四双帮扶”工作全面铺开,我的扶贫之路已成了我生活和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。从最初包联一户到后来包联五户,从目不相识到家人一般,包联对象从最初的抵触到如今对我的依赖,一路走来虽有不易,也倍感欣慰。
至今还记得2017年9月7日,从年前分工到我名下开始,我的包联对象姚飞,我就只知其名不知其人,因为在他八九岁的时候,父亲因意外去世,母亲改嫁后,他就一直流浪在外,再也没有回过老家,村委会也就只有的他的户口而已,对于他的情况也是一概不知,后来我通过走访他曾经居住的邻居,得知他母亲改嫁住在夹河镇上,再通过村委会的陈会计帮我联系到了他的母亲,这才有了姚飞的电话。第一次跟姚飞通了电话,电话中首先介绍自己,了解他的生活状况,再跟他宣传精准扶贫政策,鼓励他积极务工,争取早日脱贫,过上小康生活。那一天,我特别的高兴,如同小孩子过年一般,终于我所有的包联对象都归队了。
羊尾镇付家沟村才是姚飞的家,“不能让姚飞一直流浪在外”成了我最大的心病。2016年6月,国家发改委实施“易地扶贫搬迁”政策,从村委会的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选址开始,我就为姚飞申请了名额,村委会经过调研排查,也一致通过。在2018年年底,姚飞终于回到了家乡,从村委会干部的手中接过房屋的钥匙,内心百感交集,虽说房屋不大,但总归是自己的家了。
虽有多年的联系,但姚飞并不记得我的全名,记忆中每次联系,“邓阿姨”已经成了他称呼我的代名词。下一步,我最大的心愿就是“让姚飞成家立业,不再流浪”。
我包户的村离县城很远,乘车到达村里还要走很远的山路,村里山高坡陡,很多老乡住在山上比较分散,遇到下雨路滑我们都结伴相搀,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还差点掉下山崖。就算环境恶劣、路途遥远,也从未阻断我们看望“亲戚”的脚步。韩叔做过心脏搭桥手术,热情地喊我“小邓”,韩大娘是个热心肠,每次进村入户走访,都硬塞给我饼干、苹果、还有自己种的瓜果蔬菜,每次还得吃了她做的饭才能走……每次走的时候心中总是满满的感动,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坚持。
患有精神疾病的韩克兴虽然偶尔还会发病,但因为有了国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,还有老伴儿精心的照料,每次去他家总是对我说:“邓医生,你辛苦了”“共产党的政策就是好啊!”
肖宏兵一家五口人,家庭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,他基本上常年都在外出务工,妻子在家照顾三个年幼的女儿,我经常去他家看望母女四人,从言语上、精神上鼓励他们积极努力奋斗,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。
最值得我欣慰的是陈绍兵夫妻俩,一家四口,大女儿就读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高一年级,夫妻二人带上小女儿积极外出务工,攒钱买了新房,今年春节前我去看望他们时,夫妻俩兴高采烈地对我说他们下一步计划就是买辆代步轿车,等有空了要带孩子们到处走走。
医者仁心,在今后扶贫的道路上,我将坚守心中的那份责任,为了贫困对象的幸福生活,不忘初心跟党走,脱贫致富勇前行!